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百年 > 百年征文

地调伴随我成长

来源:地调局航空物探遥感中心 作者:郑祺方 发布时间:2016-11-25

小时候对于地质的记忆是一堆堆奇形怪状的石头,每次爷爷戴着草帽、拎着地质锤出发,就开始期盼他带回来的礼物,那些别致典雅、灿若星眸的小石头就是关于爷爷和童年最真挚的回忆。爷爷说,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馈赠。那时候,不懂得沉积构造、不懂得断层节理,对于地质调查的印象,更多地来自于爷爷那些悦耳动听的故事。

或许是源自家庭的耳濡目染,或许是灵魂的DNA 已被写上地质的基因片段,高考志愿里,我鬼使神差地填写了地质专业。然后,开始憧憬着山谷的风,期盼着狂暴的雨冲刷我们的帐篷,同时也冲洗自己的灵魂。茫茫戈壁、皑皑雪山,若在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都留下自己的足迹,该是何等的快意洒脱!“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想象中的地质调查,怕是也如同远征的将军吧。

七年专业学习时光,逐渐接触侏罗寒武、识别碎屑花岗,对地质有了更为直观理性的认识,地质调查不再是爷爷口中的童话,也不是自己关于情怀的无知想象。跋山涉水,沿着前辈的足迹,在遍布石子的山里踏出一条小路,只想着早点把这段路走完,哪还有心情继续怀揣“女侠”的美梦。晚上看着自己布满血泡的脚,第一次真真切切感受到地质的苦和累,再也不想趟在帐篷里看星星,只会思念自己无比柔软的小床。一个假期跑下来,自己黑了瘦了,但看着桌子上一张张优美的图件,样品袋里一块块厚重的样品,自豪感油然而生,或许我们的地质调查,就是给心爱的缱绻江山描眉画黛吧!从实习前弱不禁风的女子到实习后健步如飞的“女汉子”,或许自己里想象中的“女侠”又近了一步。

在校园里,也有了更多的机会听更多人的地质故事。中国地质事业的从有到无,从弱到强,都是先辈们披荆斩棘,在血与汗的洗礼中一步一个脚印丈量出来的。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和热血换来了中国地质调查一个又一个的第一次。追忆先辈们的长风德行,除了高山仰止的敬意,更感受到了手中地质锤的沉重,暗下决心,默默鞭策自己继承先辈们的荣光事业,薪火相传,继续用手中的地质锤

和指南针书写一篇篇气壮山河的华章。

在入职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后,第一次出野外在遥远的大西北。库尔勒,在维语中的意思是“眺望”,以此命名的原因无从考证,也许是父亲眺望远征的儿子,也许是妻子眺望远足的丈夫。在这座被天山和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夹持的城市里,彭加木的故事市井民众都耳熟能详。在茫茫沙漠中,这位地质学者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地献给了钟爱的地质事业,将自己的英灵永远留在了神秘的

罗布泊。在前辈伟岸的雕像前,我沉思良久,在亘古不变的长风和大漠里马革裹尸、埋骨黄沙,或许也是地质工作者最悲壮的归宿吧!“昂藏七尺志常多,改造戈壁竟若何。虎出山林威失恃,岂甘俯首让沉疴”,这是彭加木生前留下的诗篇。“改造戈壁竟若何”,这是地质工作者何等豪迈的胸襟!“岂甘俯首让沉疴”,这

又是何等昂扬的生命力!第一次听说彭加木的故事,如同一次心灵的洗涤。在流芳百世的雕像前,永世长存的丰碑前,听着市民谈论地质先辈的故事,我长久伫立,眼睛里有种叫作泪水的分子不停打转,前辈的故事足以气壮山河,足以感天动地!百年地调,充满了豪情万丈,却又写满了悲欢离合,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不胜荣幸却又诚惶诚恐!或许,只有为地质调查奉献青春,才是对前辈最

好的缅怀吧!

每天在晨光中看着我们的航测飞机起飞,在晚霞中迎接他的平安降落,然后在驻地处理数据,这就是我们工作的全部。在偏僻的日变站,陪伴我们的是丝绸之路上亘古不灭的风沙,当然天气好的时候还有远处清晰可见的皑皑白雪。比起先辈们波澜壮阔的经历,我们的故事显得平淡单调了许多。但是,前辈们的胸襟气度和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依然是我们学习的典范。做好每一件小事,确保航前航后操作的规范性,不因为自己的操作失误造成架次数据的报废,对我们来说,就是最小,也是最大的事。每一次上机操作,崇高的荣誉感和使命感就油然而生,“空军部队”的美誉就是在一次次谨小慎微的操作中慢慢赢得的。野外实习几个月,我与地质调查就是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在每一次谨小慎微中进步!

站在空旷的停机坪上,西北地区特有的冷风猎猎作响,远处的雪山与白云同色,视野所及,天地一体。优美的航测飞机刺破苍穹,翱翔宇际,为缱绻多姿的江山扫描经纬。地质工作者是幸福的,轰鸣的发动机正在弹奏一曲美妙的乐章,歌声里,有我们对土地深沉的热爱,也有我们对家乡无比的思念!

在往后参与的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工作中,我将继续传承航遥前辈地质学者高义之作风,以“天为被地为庐” 之豪情,砥砺前行,研重磁之通变,习地质之沧桑,观油气之大略。虽觉科研之路漫,念项目之多舛,茫茫四顾,然锲而不舍,怀精诚之志,上下而求索。怀揣“求真,奉献,创新,图强” 的“航遥精神”,愿为地质事业,贡献自己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