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百年 > 百年征文

依托地调科技成果,服务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来源:地调局探矿工艺所 作者:季伟峰 发布时间:2016-11-21

在我局隆重纪念地调百年之际,我也试着回顾我们这个团队二十年如一日坚守三峡库区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实施地质调查项目、开展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依托地调科技成果服务库区民生和发展的点点滴滴。

我们从链子崖起步,一路走过了巴东黄腊石、奉节三马山、秭归千将坪、云阳凉水井、武隆鸡尾山,直到今天依然驻守奉节和云阳,服务在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线。

一、我们完成了急难险重的任务

链子崖危体位于长江西陵峡的兵书定剑峡出口处南岸,与北岸新滩滑坡隔江对峙,紧扼川江航道咽喉。我们在该项目实施过程中完成了国内最高排架的设计任务,这在当时是一项极其艰巨和极高风险的任务,后续工程施工的应用证明设计方案是成功的。在此基础上还承担该项目五万方危岩体的预应力锚索加固工程,在整个项目中锚固工程的实施起到示范作用,推动了我国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锚固技术的应用。

我们在巴东黄腊石滑坡的防治工程中,我所使用科研成果,在该滑坡完成了超深钻孔深部位移的监测工作。

在三峡三期蓄水之初的2003年7月13日,秭归发生了千将坪滑坡,在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的统一指挥下,我们报携带自行开发的监测仪器奔赴现场实施应急监测,为判断滑坡状态采集了第一手监测资料。

2009年4月初,受三峡水库水位涨落影响,云阳县故陵镇凉水井滑坡近日变形明显加剧。专家判断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在库水位进一步下降和强降雨叠加的情况下,总体积约360万立方米的滑体随时有下滑入江的可能。鉴于滑坡险情严重,监测人员不便进入滑体开展监测工作,专家建议,宜尽快采取自动化监测措施,以便在灾情发生前发出预警预报,实施紧急避险。我们应重庆高新岩土勘察设计院的请求,立即组织人员和自行研发的滑坡位移自动化监测仪奔赴滑坡现场,进行实时自动化监测。

2009年6月5日,武隆鸡尾山铁矿发生严重崩塌滑坡灾情,牵动着了中央和当地政府的心,重庆市政府请求国土资源部支援,根据部局领导的指示,我们的队伍立即行动,所领导的带领精兵强将,携带空气潜孔锤成孔专利技术星夜兼程奔袭千里驰援,为了抢时间打通生命通道,全体抢险人员不顾个人安危立即投入抢险,在抢险过程不计报酬,不谈条件,展现了地质工作者的精神风貌。当面对危险时,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都知道这样做意味着什么,但是我站全体工作人员默默地工作着,没有一个人有一句怨言。此次千里驰援行动,为现场救援和安抚民心起到了关键作用,深得重庆市政府和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褒奖。

二、我们承担了地调科研项目并取得优秀的成果

在完成急难险重任务同时,我们这个团队还承担了多项地质调查和科研项目,在2005年到2015年这十年时间里,我们承担了如“BHY-V滑坡崩塌岩体推力监测系统”、“重大滑坡减灾防灾关键支撑技术”、“西部地区崩滑体监测治理新技术研究与示范”、“三峡库区滑坡监测新方法及系列监测仪器的开发研究”、“高陡边坡地质安全监测预警技术示范”、“地质灾害应急处置快速治理技术研究与示范”、“三峡库区崩塌滑坡工程的治理效果评价研究”、“三峡库区水库型滑坡预测评价及防治研究”和“滑坡防治工程技术方法示范及指南编制”等项目,并取得一批成果,在这些项目成果中,分别获得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国家四部委颁发的新产品证书4项,获国土资源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三、我们实现了成果转化并取得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自2002年以来,我们这个团队还承担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重庆市地防办委托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在重庆库区的奉节县和云阳县总共承担了两县57处滑坡点和323处高切坡的二、三期监测工作,并为当地政府的地质环境和移民管理部门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将我们的科研成果应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

三峡库区三期蓄水(坝前水位从135米抬高到146米)的关键年,也是奉节和云阳县城镇居民搬迁到新县城的关键年和年决胜年,一些居民故土难离,一些居民担心新县城的地质安全问题,所以搬迁难度极大,蓄水在即,县委县府的压力巨大,为了消除百姓的疑虑,当地县移民局启动了新县城323处高切坡的监测工作,通过招标由我所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安定了民心。

2012年6月初,应用我们长期积累的监测数据、结合数值模拟、3D虚拟等科研成果,成功预报了奉节县曾家棚和黄莲树滑坡险情,使两个滑坡体上直接受威胁的17户88人在大规模滑动之前紧急撤出,实现成功避险,得到当地政府和滑坡上居民的高度赞扬。

从2015年开始又承担了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委托的“三峡后续规划重庆库区奉节县和云阳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承担了奉节和云阳县境内48处滑坡的监测预警工作,并以科研成果有力地支持了重庆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重庆库区后续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项目实施初期提出“建设标准化、监测自动化、运行管理信息化”目标的实现,同时也为我国其他地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

通过项目成果的应用,彻底改变了三峡库区以往以“仪器+人工”的地灾监测预警模式。研究开发的“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系统平台”,使得前端的监测数据可以实时自动传输到室内(后台),不仅在现场当地可以看到,也可以通过公众网络在成都或者其他任何有公众网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大大提高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监测工作技术水平,真正使监测技术人员在“打盹”的时候有一只千里眼时刻盯防着滑坡体异动,实现了“决胜于千里之外。”地灾监测预警系统的使用,使我们有了千里眼、顺风耳,不仅实现了监测数据的及时、准确、可靠、高效,还能随时掌握现场情况。

奉节县政府曾对我们承担的监测工作做过这样的评价:“探矿工艺研究所的监测工作消除了搬迁移民的担心,使具体承担移民工作的移民局工作更顺心,使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更加放心,推动了奉节县的移民迁建工作”。应该说这是对我们的地质灾害监测工作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最高褒奖和最大的鼓励。

我们在这些年成果转化、服务三峡库区工作的同时,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到2016年,我所在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中,实现产值已超过1.6亿元,有力地支持了我所的成果转化、业务拓展、队伍转型。

四、我们锻炼了队伍培养了人才

在三峡库区开展地灾监测预警工作,跟其他野外作业不一样,不仅条件艰苦,而且没有收队之日,必须得成年累月在现场坚守。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不跟地质勘查工作那样,可辗转南北,以能找出重大成果为荣,而是在枯燥乏味、默默无闻中,以平淡无奇来换来三峡库区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在同一个地方,日复一日的重复做一项工作,最怕的是产生疲劳感和麻痹感,最耐不住的是寂寞。” 在监测工作中,监测站的全体工作人员不怕苦、不怕累,尽心尽责,顶烈日冒寒风奋战在监测工作第一线。只要一声令下。我们这个团队的人员就会义无反顾,奋勇向,哪里有险情,哪里有隐患监测人员,从未有任何怨言。

滑坡监测工作不仅艰苦而且还很危险。因为监测基本都是在深山里进行的,周围居民稀少,工作人员的食宿就成了大问题,面包、矿泉水成了家常便饭,有时全天工作完成后,天已黑了,大家要摸黑走两个多小时山路才能找到住处,吃口热饭。在工作中,他们还要随时提防蛇蝎等毒虫的叮咬,先后有多位人员被蛇咬过、被马蜂攻击过。

工作虽艰苦,但是我们从未放松过对监测工作质量的要求,始终用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精神对待监测工作。曾有多少次,我们为了一个数据的准确性数次返工重测,直至数据准确可靠,确保了监测工作的准确性、及时性。

我们这个团队有不少年轻人都经历过婚后长期两地分居、妻儿生病不能陪伴身旁照料、父母年迈需要照料也不能陪伴在其身边等等。也许在其他常人眼里这并不算什么,但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他们亏欠家人太多,虽然他们不是好丈夫、好父亲、好儿子。但他们这种毫无怨言,默默甘于奉献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于三峡地灾防治工作的精神,是新时期地质工作者对“三光荣”、“四特别”最好的诠释。

我们为三峡库区从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工作坚守了14年,奉献了14年,艰苦的生活和环境、磨练了我们意志品格。我们践行着“三光荣”、“四特别”的精神。我们用自己的行动在当地政府和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口碑,成了当地政府名副其实的技术支撑队伍。地灾防治无穷期,科技创新无止境。我们在三峡库区地灾监测工作中的滴滴汗水如同涓涓细流,滋润着当地政府及群众,也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赖。

我们在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不仅锻炼队伍,也培养了人才,这些年,我们这个在三峡库区坚守的团队里,已经培养了出了博士2名,硕士2名,成都市劳动模范1名,地调局优秀地质人才1名。其他人员也成长为地质灾害监测防治工作中的业务骨干。

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们的工作很平凡,我们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践行和传承着“三光荣”、“四特别”精神,我们的工作很单调,但却保障了上百万三峡库区人民的安居乐业,为了这些,我们也将坚守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