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百年 > 百年征文

那遥远的山 那浩瀚的海

来源:地调局广州海洋局 作者:付少英 发布时间:2016-11-21

二十年了,毕业二十年了,是该聚聚了。

从春节的时候,大学同学就开始相约筹备毕业二十周年的大聚会了。

“没有谁是不重要的,不要少了哪一位。”朋友圈里同学们相互传递着这样的口号。

为了这个目标,聚会的时间一改再改。

五一长假,不行!这是各个野外队伍的出队时间。

暑假,不行!这是野外生产最繁忙的季节,也是各个在高校教学同学带学生野外实习的最佳时间。

春节,不行!大家在外辛苦了那么久,需要陪伴在家人周围弥补亏欠的时间,而且这个时间已经过了毕业季了。

那么,就国庆吧。这个时候秋高气爽、景色宜人,大多数队伍也收队了,是最适合聚会的时间了。

十月,宜人的季节。30个同学中,除了2个在国外深造外,还有2个在大山中坚持工作、1个在大海上从事调查,其他25个从天南海北的地方赶过来了。25个同学25个不同单位,不同于第一次相识时的青涩,20多年岁月的磨砺已经让昔日的潇洒少年郎,如今都已变作大叔样,大家不单单多了几分成熟,更多了几分自信和自豪。每一个人都已经褪去了当初刚踏入工作单位时不知所谓的惶恐,取而代之的是由于工作而获得的沉甸甸的收获。是啊,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中,我们都做出了自己的踏踏实实的贡献。无论是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处的塔里木油田里、内蒙古兴安盟乌兰浩特的草原上,还是藏北的无人区、太平洋深处……又或者在大学的三尺讲台和研究所的象牙塔内,每一个人都没有违背自己毕业时的初心——为祖国寻找丰富的宝藏,或者为祖国培养更多的寻宝人。摒弃成就本身,就这份耐得住寂寞、踏实工作的敬业心,本身就足以让人自信了。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我们满怀无限的希望,为祖国寻找出富饶的矿藏……”伴随着这首熟悉的《勘探队员之歌》,班长用投影放出了几张照片,让大家猜猜都是谁。

这是西洛吗?这是当年那个很喜欢和大家顶牛抬杠、容易激动的藏族男孩吗?照片上这个人正在和另外几个年轻人在一个陡崖的露头前进行采样作业。黝黑的面孔、精瘦的身板……不是他又会是谁呢?投影上出现了西洛的视频,原来他现在正在抓紧今年最后的出队机会,带着小组在阿里地区普兰县神山岗仁波齐进行露头踏勘。20年来,他参与了多个地质调查填图工作,手中的工具也由最初的锤子、罗盘、放大镜,换成了GPS,电脑,掌上机,足迹已经踏遍了藏区大大小小的山山水水了,颠达中型铅锌矿床、卡孜铜多金属矿、洞嘎金矿等,这些矿产的发现都有他付出的辛劳和汗水,他更自豪是能够找到更多的矿床,能够为改变家乡的面貌而做出贡献。每年的野外地质调查,他都是积极出队,因为“除了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够有机会到这些人迹罕至的大自然中,体现这些真正的美景呢。”这个曾经的愣头男孩这样地说。

照片上这个头带安全帽身穿橘红色作业服、正蹲在调查船甲板上进行沉积物观察描述的不就是班上的老六么?当年他最喜欢的就是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各种各类的图书。记得那年进行矿相学专业课的时候,就是他们几个在通过显微镜进行矿物结构镜下观察时,因为眩晕而呕吐的。现在,他这个黄土地上走出来的汉子竟然成为了在浩瀚的大海中开展海洋地质调查的老海军了。20年来,由最初只能租用渔民的渔船在沿岸区用拖网取样,现在他们已经有了自己的无限海域的大洋调查船,可以坐在惬意的空调房里用无人深潜器进行几千米深海处的定点取样了。今年海洋地质调查任务繁重紧张,趁着台风“鲇鱼”刚刚过去,海况有所好转,他就随着单位的调查船赶紧出来进行取样作业了,这次同学聚会他只能在南海的调查船上向同学们问好了。因为坚信从事地质科研工作就应该出野外,并不是在实验室泡着就能出成果的。所以尽管台风过后的海面仍不平静,他还是强忍着晕船的感觉,在样品到甲板的第一时间就开始了观察研究。

匆匆,又到了分别的时候。“我们把蓝图再一次描绘,让时代检阅,让时光评说。我们是否问心无愧,再过二十年我们来相会……”歌声里老同学们再次相约,并为那远山和大海中的同学们送去了遥远的关切和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