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百年 > 百年征文

高寒山区研究野外记事

----我区域化探工作生涯的开端

来源:地调局物化探所 作者:杨少平 发布时间:2016-11-21

1978年1月,我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地质部地球物理探矿研究所,安排在区域化探组工作。从此,我的职业方向就定格在区域化探方法技术研究上。

1978年,当时区域化探全国扫面计划刚刚启动,仅完成了内地沿海区扫面方法技术研究工作,其它特殊景观区方法技术研究亟待开展,处在争取各省区地质局大力支持的关键时刻。在头年选区研究的基础上,确定高寒山区为第一个开展系统研究的特殊景观区;研究地点选择在青海省杂多县纳日贡玛铜矿区及其所在的1︰20万尕乌促纳幅。协作单位为刚刚成立的全国第一个专业化探队伍-----青海省地球化学勘查队。

我们一行9人与青海省化探队的30多人一起进入工区,开始了我的职业生涯。

坚持在高原,轻伤不下火线

开始,我与同事张华都在扫面分队,我们的工作就是采集水系沉积物和水系重砂样品,采样密度是1点/5.96km2。日常交通只有马匹可用,我们每人配备坐骑一匹。

有一天,收工以后,张华感到肚子痛,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只当是一般的吃东西不当引起的,去找带着“小药箱”的队友要点药吃。

队友是在高原打拼多年的老高原,对阑尾炎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他初步断定可能是阑尾炎引起的肚子痛,给服用了消炎药,然后马上找到分队长,让安排人员陪同张华立即下山。

张华和陪同人员连夜动身,经过一夜的颠簸,清晨来到扎青公社驻地。这时张华的疼痛还在持续,乡医给服用了红霉素后,让赶紧送县医院诊治。公社干部帮忙找了一个熟悉路线的向导,带领张华他们抄近路赶往县医院,以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一行顺利到达杂多县医院。当时的杂多县城就像内地的一个中等乡村,只有一片不大的土坯房。县医院也很简陋,也就相当于内地好一点的公社卫生所,只能看很普通的常见病。张华的运气不错,正好赶上北京支援青海的医疗队的医生在县医院值班。经北京的医生诊断,张华患的是亚急性阑尾炎,是服用红霉素为他赢得了治疗时间。根据病情,需要进行阑尾切除手术。由北京的医生主刀,在简陋的杂多县医院,张华进行了阑尾切除手术。正常情况下,术后张华应该回内地休养,恢复身体。为了不失去这次难得的野外工作经验积累机会,在多次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李明喜同意了张华返回纳日贡玛矿区的要求。不日,张华回到了矿区,与大家团聚。

这就是当年人与人之间相互关心、体贴、互助的精神写照,也彰显着地质队员无私献身祖国地质找矿事业的崇高精神。

“冰川”遇险

在一次采集土壤样品时,在转点的过程中,我们一行四五人遇到了一个快要消融殆尽的微小“冰川”,上下长200米左右,宽度也就50米左右。如果我们向上或向下绕行,少说也得一个多小时。为了节省体力和时间,我们决定横过这个小不点“冰川”。

当我们横过冰川以后,才深感小瞧了它!

踏上冰川之后,我们以雁行式斜行前进,互相错开,防止登落的石块砸伤后面的同伴。

任天祥---一个具有十多年高原地质工作经验的老同志---在最前面探路,我紧随在他的身后前行。开始行走尚可,等待行至冰川中心时,发现可供站稳身体的浮雪越来越薄,移动越来越困难!突然,老任在移动身体的一霎那发生了意外,他踩的浮雪不够后,整个人立刻失去重心、向下滑动!如果无人干预,他将滑下100多米的山坡,形势十分危险!在他接近我的一瞬间,我急忙双手抱住了他的一条腿,我们两人一起下滑了两三步停住,阻止了一次意外的发生。

事后想起也很后怕。如果不能停住,我们两人将一起滑下100多米的山坡!虽无生命危险,但腰腿骨折是在所难免的!

亲吻冰舌

一天,任天祥带着我去采集水样。我们艰难的爬上5400米的山垭口,稍事休息以后,来到名叫纳日俄玛的小溪的源头、一个大规模冰川前缘冰舌的前端。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亲吻冰川!

冰舌高10米左右,我们站在它的面前显得十分的渺小。冰舌融水就像银白色的珍珠一样,从冰舌上滴落下来,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形成一副银色的水帘,挂在冰舌上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然后,汇聚成溪流,奔向遥远的太平洋。

在欣赏美丽冰景的同时,我们忘记了刚刚发生的疲劳和辛苦,跑来跑去,尽可能的观察记录着它的各种信息:融水的pH值、温度、颜色、透明度、味道、流量;冰碛物的颜色、矿物成分、岩性、磨圆度等等。试图解读它隐藏着的各种密码!为我所用。

我职业生涯的第一次野外工作已经过去了整整38年,那时的苦和累以及地质队员对地质事业的献身精神带给我心灵的震撼终生难忘。至今想起当年的人和事,犹如是在昨天,历历在目。今天我以退休之身,记录下这些往事,期望得到年轻一代地球化学工作者的共鸣,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祝愿祖国的地球化学勘查事业在新的长征中蒸蒸日上、不断创新、保持世界先进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