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世纪前,我从学校毕业后,踏上了建设祖国的地质工作岗位。在陕西省地质局人事处报道后,分配到潼关小秦岭山中的茅九普查队参加劳动锻炼。这是一支由60多人组成的普查小分队,队长是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的一位营级干部,主要任务是对小秦岭含金石英脉的普查找矿。
小秦岭连贯陕、豫两省的交界,在八百里秦川的东尾,向东行,过了西岳华山就见道道山峪,蜿蜒连绵,山连山,岭连岭,部队就设在岔峪的腹地。与我同时分来队上劳动锻炼的有北京地院、长春地院、成都地院和南京大学地质系、江西冶金学院等70多位同期毕业的大学生和10几位长春地校毕业的中专生。由于我们的到来,使茅九普查队增加了很大有生力量,全队热情洋溢,充满着青春的气息和活力。在队长以部队的团结活泼、吃苦耐劳的优良作风带领下,地质普查工作全面铺开。
由于人员从60多人猛增到150多人,队部首先布置了发动“群众找矿”和组织“搜山找矿”的阶段性工作。
“搜山找矿”是把地质人员和新来的大学生分为5至8人为一组,对东桐峪、西桐峪和好岔峪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成矿区,从峪口到峪顶全面进行搜山,寻找石英脉的露头,顺着脉理观察并记录走向、宽度、厚度,描述地貌现象,同时采集标本和样本,以使普查工作有主动性,避免盲目性,增加具有进一步工作的矿点。
我们每天带着干粮和饮水,按计划的路线向最高的岭峰行进,越向岭上走,山峰层峦叠嶂,悬崖峭壁,没有人烟,没有路径,脚下全是百年堆积的枯枝树叶,踩在上面似如海绵,干树叶很滑,一不小心就被滑到,顺着陡坡而滚到山下去。大家只好抓住树干一步一步地向上爬。偶尔会发现猎人下的“野兽夹”和“鸟套”。在山顶上发现一只被两个半圆的铁夹夹住的“香獐子”,全身都腐烂了,就只有肚脐还完好无损,肚脐周围的肉还鲜嫩有色,无任何虫爬鸟啄之痕迹,可见这“麝香”的功力,大家看后都知道“麝香”是名贵的中药材,但我们谁也没有动它,这就是我们那个时代的人。
这次大面积的“搜山找矿”,新发现了多条石英脉的露头和10几个被杂草和灌木覆盖着的洞穴,我们把它称为“老洞”,这些“老洞”是古人在这里挖掘黄金而留下的洞穴,也是我们应着手勘查的矿点。
“老洞”分布在小秦岭山谷中的悬崖峭壁之上,有的在半山腰,有的在山顶,多少年来无人上去,已无路可寻,只好开辟通往的小道。古人为了找到黄金,哪里有富矿就挖掘那里,所以洞穴非常不规矩,洞中弯弯曲曲,杂乱无章,有的地方只能一个人侧着身子爬行而过。为了给地质人员创造对洞中矿脉的观察、勘查和编录的条件,队部决定安排工人“清理老洞”。
我被分配给以为曹师傅当助手,参加清理“老洞”的工作。曹师傅的外号叫“曹神锤”,据说他不但是打吊锤,还使甩360度的大锤,八磅锤打到钢钎上可以百发百中,而且一打就是一两百锤,锤锤打中,不滑锤,不出任何事故。清理“老洞”就必须打眼放炮,把洞扩大,开掘通道,使地质人员能通过,能作业。
每次打炮眼作业都是我掌钢钎,曹师傅抡八磅锤,有一次洞口很小,被岩石封住一半,要进去必须把它炸开。那天我们带的都是短钢钎,我掌着钢钎,手掌几户完全贴着岩石,锤锤打在钢钎上火花四溅,我心惊肉跳,心想要是一个滑锤打下来,我的右手将被打的粉碎而成肉饼,我的一生就完了,但这是工作又不能不干,只好咬紧牙关,把右手换成左手,左手打残了,我还可以用右手写字、工作。打完炮眼后,我已汗流浃背,浑身无力。曹师傅笑着问“害怕了吧!”我说“不光是害怕,而是非常恐惧。”曹师傅笑笑说“放心吧!没那么严重。”
“老洞”中有动物残骸和巢穴,在一个很深的老洞中还发现人的尸骨残骸,我们在微弱的灯光照射下,很小心地一步步往前爬行,突然惊动一群蝙蝠从头上飞来,吓得我惊叫不已,我知道这不是探险,而是工作,才使心里镇定下来。从“老洞”中打出的标本,能看到石英的风化壳中颗粒像小米大的自然金,发出金灿灿的光,看到这些自然金,欣慰喜悦之快乐油然而生。
工作总是一环扣一环的进行,为了加快普查的进度,队部对已掌握的矿点进行坑探、槽探,洞探的探矿基本手段作业。我参加了槽探工作,带领两组民工在地质人员的指导下,挖掘槽子,寻找矿脉。不管地形如何复杂,是山腰,还是山顶,只要地质人员布点,我们都克服重重困难,挖掘槽子,挖出基岩让地质人员进行编录。
我们就这样生活和工作在小秦岭山谷中,早上在山峪中的小溪中洗脸刷牙,白天爬山啃干馍,晚上住进四面通风的帆布帐篷,日子单调而枯燥,工作艰苦而危险。但是,我们全体人员为了普查找矿,仍然热情洋溢,生气勃勃,青春永驻。欢快地在小秦岭空旷的山野中高唱着“地质队员之歌”: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
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
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
背起了我们的行装,攀上了层层的山峰,
……
这是那个时代的旋律,每个音符,每句歌词都表达了我们地质人的心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风采,使我经久不忘,每当哼起它就进入那美好的回忆,追索那段美好的时光。
艰苦的野外普查工作,既使我们年青人得到锤炼,也是我们学到的书本知识进一步升华,更使我们的青春,在劳动实践中,在与大自然拼搏中,绽放出光和热。
年底,我们回到西安进行冬训。第二年春回大地时我们回到小秦岭,迎来了第六地质队的诞生,上千的地质人从四面八方来到矿区,展开了对小秦岭潼关金矿的深度地质勘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