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是我进入水环中心的第一年,被分到环境地质调查室开始了污染调查工作。也就是从2006年开始,地调局水环中心以蔡五田博士为首的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团队从保定市及其周边加油站、垃圾场调查入手,踏上了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之路。
蔡五田博士是留德博士,来到水环中心后发挥外语优势,密切跟踪世界污染场地调查评价技术发展动态,他利用业余时间,特别是节假日研读了美国、英国、欧盟、国际标准化组织、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台湾十几个国家、组织和地区几百万字的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价技术文献,掌握了这一专业方向核心技术,使水环中心的污染场地调查工作始终在站位高、视角广、问题抓得准的状态下进行。
由于业务和人才团队的发展壮大,2012年水环中心成立了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防控室,在地质调查项目的支持下,目前已完成石油类、污灌类、钢铁类等5类土壤污染场地的调查,积累了大量调查数据,形成了不同类型污染场地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在石油化工场地调查时,调查团队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仪器的功能,探索出了便携式VOCs仪土层测气方法。在污灌类场地调查时,团队技术人员利用便携式水质分析仪分析污水水质,为污水灌溉区水土污染范围的圈定提供了快速、准确的判断依据。
2014年,水环中心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团队四上雪域高原,历时3个月,踏遍西藏地区拉萨河、年楚河、尼洋河三个流域7万平方公里大地,在海拔3600-5200米的山地河谷中调查地下水、地表水体水质状况,参与完成了第一轮全国地下水污染调查任务。
在完成地质调查项目和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实践基础上,团队技术人员还参与完成了《中国地下水质量与污染调查报告》的编写任务。同时,结合我国国情和行业特色,牵头编写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污染场地土壤和地下水调查与风险评价技术标准》(DD 2014-06),该技术突破了国际惯用的三阶段调查模式,将其提炼为初步调查与详细调查两个阶段,在其中贯穿了土壤与地下水一体化调查及污染源-途径-受体系统调查的理念;以全季节污染信息捕获、现场快速检测技术为特点,发挥水环中心优势,联合运用遥感、物探、钻探、成井、监测等多种技术,实现了对场地水土污染快速、有效、完整的诊断,具有鲜明的地质科技创新特色,成为我国污染场地调查与风险评价重要技术文件。
2016年5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我国第一部《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总体要求、工作目标和主要指标。土壤污染调查、防止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2016年10月8日,水环中心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实验室获得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的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国家级CMA)。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它标志着水环中心的实验检测分析工作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水环中心实验创新研究的硬实力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经过认证的实验室,具有技术和管理人员8人,大型精密分析仪器及配套设备20余台套,具备了测定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中无机、有机、同位素、微生物80多项指标的分析测试能力。
2006年以来,蔡五田博士以项目带队伍、以表率聚人心,初步建立起了一支多专业融合、以年轻人为主的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防治技术团队。目前,水环中心地下水与土壤污染调查防治技术团队正在开展我国豫北平原冲洪积扇的水土污染调查。未来,水环中心将开展我国不同岩土结构类型、不同污染类型场地的地质调查,建立污染场地调查信息数据库;依托典型污染场地、污染水文地质试验基地和地下水与土壤污染防控实验室,开展修复技术试验研究及地下水污染动态监测;编制我国污染场地调查、风险评价与修复控制的行业技术标准,建立典型污染物的科学观测技术方法体系;积极参与国家污染场地调查以及相关技术标准的制定;为全面治理我国土壤与地下水污染提供技术支撑,为建设“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的美丽中国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