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展研究中心的一名青年职工,我有幸参与了中国首批地质学生毕业百年实习报告展的资料整理工作。阅读着一页页泛黄的文字报告,那敏锐、细致的地质观察,准确、专业的地质描述,严密、透彻的地质分析,以及犀利、精辟的导师批语······让我一次次感动、又一次次振奋。我想,严谨、务实、责任、奉献就是地质精神的精髓,它们从中国地质事业启蒙之初,便已深深地扎根在每一代地质人的血液之中。地调百年,薪火相传。正是有了这样传承至今的地质精神,我们的地质事业才能越走越强。
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
当时光回溯百余年,那是1913年。面对中国地质人才缺乏,地质调查被外国人包办的现状,中国地质学先驱丁文江先生发出了“欲发达国家实业,必先从事于地质调查”的呼声。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地质调查人才的教育机构--地质研究所,就这样,诞生了。
以翁文灏、章鸿钊、丁文江等人为首的中国第一代地质学教师,提出了办学章程、人才培养、课程设置等方案,招考了第一批学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地质知识教授与学习。正如翁文灏所言,“以中国之人,入中国之校,从中国之师范,以研究中国之地质者,实自兹始”。地质研究所的创办在中国地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被国外学者誉为“中国科学上第一次光彩”。它是中国地质工作的摇篮!
中国地质事业的开启
1916年7月14日,经过三年的学习和野外实习,地质研究所的21名学生毕业。国外专家当时评论,“此次卒业生之成绩极佳,其程度甚高……实与欧美各大学三年毕业生无异。”中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地质专业人才便由此诞生。
谢家荣先生说到,地质研究所“学生毕业之日,即我国地质事业发轫之日”,这些毕业生进入地质调查所开展工作,中国便开始了真正有计划、有规模的地质调查及科学研究。自此,中国地质调查事业全面开启,外国人包办中国地质调查的局面一去不复返!
这批学生,后来大都成为中国地质工作各领域的奠基人,成为了国内外知名的地质学家!
请大家记住,这一年是1916年,百年地调开始于此。
中国地质精神的凝聚
为了观察典型的地质现象,在“登山必到峰顶,移动必须步行”的准则下,师生们不辞辛苦,跋山涉水,步行踏勘。
在学生撰写的实习报告中,翁文灏、章鸿钊、丁文江三位先生对报告进行了大量批注与评价。既有“桑乾河在我国文学上甚有趣味,读唐人诗可以知之”的国学积淀,也有“佛书称东方为震旦,故宜以震旦层名之”的科学注解;既有“观察精详,读书得闻,予心许之”的赞扬,也有“半是抄袭半是臆说”的严厉批评。在这老师与学生的互动中,不仅学习了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培养了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及对学问、对科学苛求的治学态度。也正是他们这种对地质工作的责任担当、倾心奉献,对地质科学的探索与追求,才有了中国地质事业的奠基与发展。
中国地质精神的传承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一代又一代的地质工作者传承并发扬着地质精神。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地质先辈以国家命运和民族利益为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以实际行动表达爱国情怀。他们开展地质调查,服务矿山开发和军事工程,满足抗战物资和金融发展需求,为抗战胜利做出了特殊贡献。
在建国初期的建设中,地质人以坚强不屈的豪迈和气魄,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新中国工业体系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那一份份凝结着心血的地质报告,一座座流光溢彩的矿山新城,一项项重点工程项目的建设施工,无不记录着地质人的无私奉献和辛勤耕耘。
改革开放以来,地质工作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性、基础性工作,贯穿于中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全过程,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时间随着岁月而流淌,从1916年那65份地质实习报告开始,一代又一代的地质人挥就了一份又一份的地质报告,相映成辉,这是中国地质事业奋斗的足迹,也是中国地质精神传承的体现。
地质资料的宝贵
面对这些百年前的地质实习报告,我作为一名在资料部门工作的青年来说,有一种天然的、很强的亲切感。这是野外艰辛工作的成果结晶,这是地质事业宝贵的财富,也是地质精神的最终凝结。作为地质资料人的我们,更应该懂得去传承,也更应该以务实的态度去工作,以崇学的精神去开拓创新地质资料管理与服务领域。
我认为,作为地质资料人,首要任务是接收好、管护好地质资料;重要职责是管理好、服务好地质资料;更高追求是挖掘好、研究好地质资料。
地质资料人每天的工作可以说都是务实、具体的,从资料汇交、接收、验收,到编目、整理、上架、入库,再到数据的加工、处理,最后到资料的前台借阅服务,所接触的都是一件又一件的地质报告和图件,工作琐碎又繁重。在外人看来,资料工作无非就是点点数、盘盘库。但是,面对这些无比珍贵的地质资料,必须要有人去收好、管好,这就是地质资料人的首要任务,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地质资料馆是一个汇聚各行业、各类型地质资料和信息资源的宝库,这些地质资料既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和经济价值,又是行业发展的历史记录,如何将这些具有巨大潜在价值的地质资料向社会服务好,自然成为我们地质资料人的重要职责。
新时期,面对地质资料委托保管、市县延伸等管理机制创新,面对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方法和环境的日新月异,面对服务区域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服务支撑能源资源安全和建设海洋强国等地质调查重点工作的全面需求,作为地质资料人,应该不断开拓创新,结合自身专业特长,成为地质资料的挖掘者、传播者和研究者。
百岁光阴,弹指一挥间。地质调查工作的百年,是以国家需求为己任、服务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百年,是地质科技代代创新的百年,更是地质人“三光荣”精神创造、传承和发扬的百年。
站在新百年的起点,我们青年人将在“三光荣”精神指引下,秉承新时期地质工作者核心价值观,贯彻落实局党组的重大决策部署,为建设世界一流地调局,奉献我们的青春、才智和汗水,为地调新百年的征程谱写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