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1月13日 星期三

首页 > 地调专题 > 地调百年 > 百年征文

薪火相传地质情 不忘初心百年梦

来源:地调局发展研究中心 作者:蒋成竹 发布时间:2016-11-16

“是那山谷的风,吹动了我们的红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们的帐篷。我们有火焰般的热情,战胜了一切疲劳和寒冷”。几十年过去了,这首歌仍然感觉充满着无比的朝气与活力,恰如血气方刚的青春少年。这首地质队员之歌与无数的青春牵手,让多少热血青年涌动激情,也让悉数的地质人永葆青春活力,想想,这应该算是屹立时间长河不倒的壮丽风景了吧。偶然间,我选择了这个行业,从成都理工大学到中国地质大学,再到中国地质调查局,这首歌一直陪伴着我,也深深地融入了我的血液。

地质调查关系国家发展命脉,百年行业屈指可数,现在想来深感荣幸,能成为这个百年行业里的一员,能有机会学习和体会求真务实的地质精神。但这种自豪感的产生最初却源于对枯燥课程的排斥。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天天面对着《普通地质学》、《沉积岩石学》、《矿床学》、《古生物地史学》等一门门课程,味同嚼蜡,暗暗下决心毕业后不再从事地质工作。上学时唯有一点乐趣的算是野外实习,从峨眉山认识实习、四川江油马角坝生产实习再到后来的广西、河南、云南项目野外,渐渐体会到地质人的快乐与辛苦。或许与地质有缘,毕业之后还是选择了地质事业,成为地质调查工作的普通一员。我从事工作是更为枯燥的资料验收、整理和保管工作,沮丧之情可想而知,两年来,在从事地质资料日常管理工作之余,一直在整理着地质资料和院士、专家们的文献、书籍和笔记等。在慢慢接触中,尤其是在阅读和整理老一辈地质学家的笔记、手稿中,我发现这些地质前辈是极其的认真,而且是一辈子笔耕不辍,用一辈子的时间在深入的做着一件事情。

为扩大馆藏量,发挥地质资料的档案价值,全国地质资料馆开始面向社会征集地质档案资料。我承担了一部分工作,更深入地体会到老一辈地质学家的为地质事业奋斗的献身精神。有一次,到陈梦熊院士家收集相关资料,看到先生收藏的地质资料、文献、书籍、笔记手稿等堆满了整个房子,我震惊了,收藏和阅读这些资料和文献需要付多少时间和精力。看着数量如此之多的珍藏,我才体会到专家院士是如何炼成的,在某一领域取得建树所需要付出的努力,这些珍贵的地质档案资料都凝聚着陈梦熊院士毕生的学术思想和对地质事业孜孜不倦的追求与热爱。陈院士的家人还介绍到陈院士所有的学习工作笔记,都会定期亲自重新整理誊写,形成了一本本写满文字和数据的珍贵记录,陈院士在这一遍遍的整理誊写过程中,不断完善思路,凝练精华;这样一种勤勤恳恳、精益求精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不由得不让我们这些年轻人感叹不已。

平时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的过程中,感觉像是在读他们的个人成长日记一样,一个个坚毅、认真的鲜活形象不断浮现出来,有苦难中的刚强,也有茫然中的迷惑,有忧国的急切,也有天真的纯洁。有时在想,一个行业为何能立足百年而不倒,除了自身的作用重要,更关键的原因便是有这样的一批人,他们心系着国家民族,一直在兢兢业业奋斗着。他们的奋斗同时又影响和激励着下一代人,这就形成了一个行业的文化,如同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的军魂。在这种文化感召下,行业里每一个人都呈现出同样的优秀品质。温家宝同志将地质行业的这种文化总结了八个字“艰苦朴素,求真务实”。

在中国地质调查一百年之际,回首历代地质先辈的足迹,不由热血澎湃!回顾百年地质调查工作取得的辉煌业绩,更激起为地质事业奋斗的雄心壮志!作为新一代地质人,正值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目标建设之时,时代的发展再次把我们推到浪尖,略显稚嫩的我们可能还不能成为中坚,但地质人的血液同样也在我们的身体里流淌,背起我们的行装,攀上层层的山峰,地质梦的使命和自豪会让我们尽快的成长,相信我们能在时代的浪潮中扬帆远航,共同携手,创造出属于新时代的一道靓丽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