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中国地质图书馆100年暨章鸿钊学术思想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作为我国最早的科技专业图书馆,也是迄今亚洲最大的专业图书收藏机构,从1916年初创时的筚路蓝缕,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日渐壮大,再到新世纪的跨越发展,中国地质图书馆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而又波澜壮阔的百年发展之路,其创办、发展、完善和壮大始终与中国地质事业紧密相连,一代又一代地质图书馆人秉承“有馆尤贵有书,有书尤贵有用”的馆训,为推动地质科学技术发展进步、发展中国地质事业、传播普及地球科学文化、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转变观念辟新径
近年来,地质图书馆及时把握地质调查工作发展的新常态,自觉把中心工作放到全局工作中审视和谋划,紧紧围绕地质调查工作部署确立了承担收集、整理、典藏国内外地学文献;加工、处理、传播国内外地学文献信息;研究、开发、转化国内外地学文献信息,实时发布地学情报;开展图书馆学、信息学、地学文献处理技术及标准化研究;开展地学文化研究,传播地学知识;开展与国内外相关行业和机构的业务交流与合作等职责和任务。
职能明确后,中国地质图书馆领导班子成员带队,主动“走出去”,奔赴地质调查系统及多家地勘单位进行调研,宣传资源、了解需求、探索共建和学习取经,明确了“以需求为主线”的服务理念,为国土资源工作及国家地质工作提供强有力的地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与此同时,图书馆还积极承担了地质大调查、情报研究等科研项目,努力建设研究型专业图书馆,纵向项目数量和经费实现稳步增长,从当初科研经费只有700多万元,2016年已增加至4080万元。
地学文献资源不断丰富
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地质图书馆深入探索地质行业的知识体系、服务体系、图书情报理论和技术,加强馆藏积累和地学文献信息系统建设,围绕工作模式的转变和创新,建立了纸本与电子资源并重的文献资源联合保障体系。
中国地质图书馆通过购置、交换、赠寄三种途径收集图书,获得了国内外大量宝贵地质文献,收藏了地质学启蒙时期以来许多堪称国宝级的地学文献,如《天工开物》《金石识别》《中国矿产志》《地质研究所师弟修业记》《石雅》《中国》等珍贵文献。同时,坚持纸本资源与电子资源收藏并行,持续丰富地学文献资源。现有馆藏文献近80万卷册,包括了近代地质学启蒙时期以来近200年的国内外地学文献,世界各国地质图件1万余套,拥有自建、采购及开放链接中外文数据库资源41个,文献类型涉及期刊论文、电子图书、学位论文、标准规范、文摘索引、科学数据统计等。与全球63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良好的国际交换关系,并与全球200多个单位建立了地学文献交换关系,覆盖全球最主要的地学图书馆。
在数字图书馆建设方面,围绕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心工作,地质图书馆对急需的馆藏文献优先数字化。截至2015年底,已对中外文馆藏文献数字化12卷(册)、期刊8万期,每年用户对网站访问量突破300万人次,电子资源下载量超过360万篇。图书馆还与118家单位签订合同合作协议,拓展地学目录中心成员馆31家,实现了书目资源类型的增加与共享,目录中心数据量达50多万条,基本满足了地调局及地质行业对电子文献的查询需求。
在整合中心资源的基础上,地质图书馆加强数字图书馆平台建设,拓展地质专业领域项目、成果、设备、科学数据等信息采集范围,建设数字地学文献资源保障体系,打造了地调局的知识服务应用中心。
地学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与文献资源联合保障体系相对应的,中国地质图书馆建立起与现代计算机网络环境相适应的地学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在推动业务发展上形成了既面向地学工作者,同时面向社会公众的“开放式”服务新模式。
地质图书馆以服务创新为立馆之本,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在传统到馆服务的基础上,为地质调查工作人员和广大读者提供流动服务、远程服务(数字资源检索、原文传递、网上参考咨询服务等)、自助服务、邮件及手机短信推送服务(推送服务等)、科技查新服务、专题检索服务、情报服务、学科馆员服务、支撑服务、文献计量评价服务、科普服务、会议专题等13种服务。
在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及地勘行业单位广泛开展了上门学科服务、深层次学科服务、专题文献服务以及日常学科咨询服务等。目前,服务范围也由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直属单位逐步扩展至地勘单位、大专院校、土地督察以及全国的冶金、煤炭、有色、核地质及矿业公司等单位,覆盖了全国30余个省(区、市),先后为200多家单位的千余名科研人员多次提供上门学科服务。为地勘行业单位的地质技术人员广泛开展文献资源的宣传推介及远程服务,目前已为部局直属单位及行业2032个读者免费开展了远程网络服务。
同时,不断增加各种高层次服务,服务内容更加深化。如为地学院士及地调局工程首席专家提供一对一的文献专题服务;聘请高级研究馆员为广大地质科研人员及地学院校师生提供深层次的学科咨询服务,开办“名师讲堂”,传递地学研究前沿信息,分享地质调查尖端科研成果、推介学科前沿资讯;搭建网络视频平台,共享传播相关学术信息作为“国土资源部地学科技查新站”,累计为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直属各单位、全国地勘行业单位及大专院校的科研人员在科研项目立项、成果鉴定、成果报奖及职称评定等方面提供了500余项支撑服务。
地质图书馆还通过改造网络接入环境、投入服务器计算资源、扩容存储系统、建设数字图书馆、使用智能化自助借还机等手段推广信息化服务,功能涵盖了文献资源统一搜索和下载、授权IP范围远程访问、移动APP和微信公众号服务、专题文献服务等,均免费向局属单位用户提供。通过电话、传真、QQ、MSN、E-mail、网络参考咨询、上门服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等手段的综合运用,图书馆随时跟踪信息需求,及时提供参考咨询和服务产品,使读者能够及时、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文献信息资源,显著提高了文献资源保障程度和网络远程服务能力,为保障用户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提供了技术支撑。
信息情报研究产品不断升级
依托馆藏地学文献资源,地质图书馆紧密围绕海洋地质、“一带一路”、能源、重点矿种和发达国家地质调查管理等方面开展地学文献情报分析研究,开展了《国外地质文献资料集成服务与分析研究》《非常规能源信息集成与热点专题调查研究》《世界海洋地质调查情报分析与研究》《三稀矿产资源文献资源建设》《国外典型国家公益性油气地质调查工作跟踪与研究》等项目,开发出一系列服务产品,编写了一批研究专辑和专著,取得了显著研究成果。
同时,该馆以建立“动态监测—自动抓取—编译研究—多平台发布—精准服务”的地学情报研究体系为目标,以地质调查重大计划及部局重点工作的需求为导向,利用现代化情报技术,对地学文献中心的馆藏文献、电子资源、会议交流资料以及网络资源等重要地学情报源开展系统组织和监测,广泛采集最新地学情报开展分析编译,开发情报专辑、快讯、专报、刊物报道、数据集等多种形式的产品,为部局领导、地质调查科研人员和相关企业提供信息支持。在工作过程中,开发出高效的地学情报采集技术和自动分类技术,在此基础上开发的“地学文献情报综合服务系统”目前已初步完成,可实时收集重要地学信息并集成,提高了情报工作效率,并实现了情报资料的有效管理。
此外,作为中国国土资源部科普基地和地调局科普办公室,图书馆还加大科普产品开发力度,开发运行“山海经”科普网站、地质百科系统,编制《地质探秘之旅》《罗平、关岭生物群》等系列知识读本,形成具有图书馆特色的产品系列;组织“科学大讲堂”“科普大蓬车”“科普主题活动日”等科普活动,为近10万公众提供了地质调查科普服务。依托中国地质图书馆百年的典藏资源,追溯和研究全国地质调查事业的发展历程,开展了《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百年》《地质调查百年画卷》《中国地质调查局年鉴》等的研究和编写。围绕地质调查成果管理的业务需求,地质图书馆还开展了地调成果知识产权、科技成果管理与奖励等研究,对地质调查成果进行信息传播与服务。
百年沧桑砥砺,百年春华秋实。
在今后的工作中,中国地质图书馆将以数字图书馆建设为核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全面满足国家地质工作、全国地学行业和社会需要,全面建成国际一流的国家地学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中心、地学知识服务中心、地学文献情报研究与分析中心、地学文化研究中心、地质调查成果管理与研究中心,成为公众了解地学知识与文化的窗口、地质工作成就及地学成果向社会输送的桥梁、国家社会信息化网络的重要枢纽、民众终身受教育和学习型组织建设的基地、丰富人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努力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专业图书馆(文献中心)。